“以后每个周末,咱们都能带着孩子去‘水立方’玩冲浪海滩了。”得知“水立方”赛后将成为北京最大的市民水上游乐中心后,家住北五环的张苏希望能够就近享用“水立方”,但与此同时,张苏也在担心“水立方”的票价。而与此同时,伴随着奥运后全民健身热潮的再度涌来,以公益为主的健身场馆和商业健身俱乐部却依然面临着经营困难、竞争模式单一、服务缺位的问题。
现状
与张苏一样,北京的许多市民将成为奥运场馆向全民健身场所转型的受益者。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老山自行车馆等都成了周边市民未来健身的首选;北京大学馆、中国农业大学摔跤馆等6个大学奥运场馆将成为数十万大学生的运动场所。这是因为,所有奥运场馆在建设初期就已被纳入北京文化体育产业的发展规划,赛后将全部开放,服务于全民健身。
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底,国家体育总局在全国已投入1.54亿元,扶持各地建设“全民健身活动中心”106个,赛后的37座奥运场馆将使全民健身中心的内涵、数量、质量有一个极大的提升。但问题也接踵而至,维护费用不菲的奥运场馆是否会与其他的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一样,面临盈利的困难。目前,许多全民建设场馆都在为经营头疼,甚至出现每年返还给政府的收入,还远不抵政府维护场馆拨付经费的尴尬。
至于商业健身俱乐部,仅北京市正以每年至少30家的速度递增,价格战早已成为这个行业争钱夺地的主要方式。由于低价战略下的盲目扩张,教练等专业人员缺乏、场地拥挤、服务质量下降等问题日渐突出,恶性竞争带来的恶果已经显现。就在这两年,健身业的金字招牌“金吉姆”倒下,曾被誉为全球最大的连锁健身中心“Gold’s Gym”在上海的加盟店也遭遇惨败。如何调节供需关系、如何解决自身经营模式,成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和商业健身俱乐部都面临的难题。
剖析
“全民健身中心或体育中心是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平台,是一个准公益性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其内部管理体制是事业化性质,企业化管理。”北京体育大学教授肖淑红说,从总体上讲,目前国内大多数的全民健身中心是以公益性、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的,长期以来由于受体制影响,还未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缺乏核心竞争力。
与全民健身中心的国有背景不同,商业健身俱乐部除了中体倍力等少数之外,民营资本占据了该行业90%的份额。为了获得快速运转的资金流,国内大部分健身俱乐部主要是靠会员的预付费不断开店,但也由此走向了低价格竞争和低利润的怪圈。
以上这些问题与国内体育产业整体还未成熟的现状有密切的关系。《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称,长期以来我国体育健身娱乐业处于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状况,有的部门甚至仅仅收取管理费,而不对体育健身娱乐业提供任何服务;体育健身娱乐业至今仍缺乏统一的行业管理规范,包括企业开业标准、从业人员资格认证标准、健身场所服务和管理标准。这种状况使得体育健身娱乐业恶性竞争十分严重,直接损害了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利益。
出路
在整个健身行业内人士看来,全民健身活动中心要寻求模式突破,并非易事,社区居民既要求价格实惠,又希望得到像商业健身俱乐部那样的设施和服务,因此“创意”就格外重要。像体之杰这样引入“数字化”概念来拓展全民健身中心的做法颇具前瞻性,也富有探索意义。“形体房内不见真人教练,练操者跟着屏幕上的健身教练一起舞动,这个‘网络多媒体教练’可以根据社区里不同年龄人群的个性需求而设计……”
对于全民健身场所新成员的奥运场馆来说,相关人士称,它们还属于公益性场所,经营的利润应该受到限制。经济研究会会长魏纪中曾表示,北京奥运场馆日后的经营可以参考国家大剧院的经验,推行一个合理的票价体系,能让大家买得起票。对商业健身俱乐部而言,资金和品牌问题都亟待解决。目前国内一些健身俱乐部已开始尝试与金融机构合作,引入了会员“逐月扣款”的付费模式。而在品牌运作上,可以更多地借鉴国外知名健身俱乐部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