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将被并购一事至今仍无最终定论。近日,北京大宝化妆品有限公司明确表示,该公司绝对不会放弃“大宝”这个品牌。
大宝办公室主任王文兵很明确地表态:“大宝这个品牌是我们公司建设了20多年的,我们不会放弃。”同时,他强调,大宝绝对不是卖厂,而是在寻求做大做强之路。
业内人士分析,有意向收购大宝的企业,极大可能是出于希望渗透低端市场的考虑。事实上,在护肤品这一类别产品中,抛开销售额不谈,大宝在全国的出货量的确很大,根据中国行业企业信息发布中心统计的数据,大宝连续8年做到全国护肤品市场销量第一名。大销量至少证明了它对相关市场具有一定的渗透能力。而传闻中的收购方强生公司,若其引入大宝,或许是出于战略上的考虑,因为可加长其个人护理品的链条。就目前来看,强生旗下的“可伶可俐”系列产品针对都市年轻一族,市场占有率虽然不错,但发展已趋于成熟;引进国内不久的“露得清”,是针对年龄稍大一些的年轻女性,但目前还没有完全打开市场局面。
除了对低端市场渗透之外,对于有收购意向的企业来说,大宝的销售网络也可能成为另外一个考虑因素。据知情人士透露,“雅芳”早在两年前就有收购大宝的打算,当时它看中的就是其全国性的销售网络,因为那个时期的雅芳在中国的获利还主要是通过搭建营销网络的途径。
中国美容化妆品策划专家吴志刚则认为:“大宝的确有一个比较大的经销商网络,但问题在于这是个比较粗犷的网络,大宝的经营业态也属于较传统的经营业态,所以这个网络到底好不好,还不好说。”
大宝可能被收购,也不是没有原因。大宝的前身是北京三露厂。1990年,北京三露发展并不顺利,银行存款只有7000元,连职工的工资发放都成问题。当时担任北京橡胶五金厂厂长的杜斌临危受命,在融资、研发、销售等方面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其拳头产品“SOD蜜”随后面世。
以“价格便宜量又足”的形象出击的大宝,从1997年开始,连续8年夺得护肤类产品的销售冠军。国内一家著名专业调查机构发布的“2003年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调查显示,2003年,在润肤品行业中,大宝的市场份额是17.79%,远远高于其他竞争对手。
作为民族品牌的大宝,曾一度在国内日化市场上风光无限,甚至连宝洁、欧莱雅等国际巨头也不敢小觑。然而,就是这样的品牌,在其成长的路上却遭遇到了瓶颈。“从2003年开始,北京大宝的发展速度开始慢下来。”一位熟悉大宝的业内人士说。据“2003年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调查显示,2003年,大宝的成长指数并不高,远远落后于丁家宜、美加净等品牌。
近几年,大宝的年销售额一直保持在8亿元左右,但与中国化妆品行业近20%的发展速度相比,显得上升乏术。另一方面,虽然大宝SOD蜜获得了成功但其后有影响力的新品并不多。
此外,大宝品牌一直停留在低端市场销售,没能进入以跨国化妆品公司为主体的合资品牌占据的中档护肤品市场,更无法撼动进口品牌一统天下的高档护肤品。
2005年,大宝销售额达到7.8亿元,在国内护肤品中销量第一。然而,相对于中国化妆品市场700亿元的总销售额而言,大宝却仅占有1%的市场份额。据了解,合资、外资化妆品企业的利润都很高,在1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20%-30%,而像郁美净、大宝这样走平民路线的本土品牌,却只有不到2%的利润空间。尽管本土化妆品品牌占据了60%左右的市场份额,但是化妆品市场80%的利润却被国际品牌赚走了。
因此,大宝的宿命更是中国日化的宿命,有销量、没利润;有品牌、没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