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化领域,最近让大家津津乐道的无外乎关于“药妆”的未来发展问题。在六月中旬的时候,国家食品药监局下发了新的《化妆品名称标签标识禁用语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这让各大生产药妆的企业着实捏了把汗。大家纷纷上书,建议药监局不要禁止“中草药”标语,转而制定药妆行业标准以规范市场。面对比较鱼龙混杂的“药妆”市场,政府监管措施方向会转向何方。让我们一起来审视下这个暂时仍待确定的市场局面。
关于称谓“药妆”
一提到“药妆”,大家直觉想到的就是中草药配方,有药物成分滋养肌肤的化妆品。一般与“安全”“无刺激”“强效”“药店出售”等特征直接关联。实际真正“药妆”的概念来自欧美,美国联邦食品药品管理局认为含有药物成分、介于化妆品与药品之间的属于药妆产品。必须由药店销售。而在我国《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中相对应的概念是“特妆”,即特殊用途的化妆品,例如祛斑、生发等产品。消费者可以从产品外包装上的“妆特字”号等进行辨认,同时不限销售渠道。看来国外的“药妆”与国内“特妆”之间还有未明确的概念,需要政策进一步明确,“中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法令意义上的“药妆”概念。当然,也没有相关“药妆”的具体管理办法。而相对应的,只有“特妆”概念。从“特妆”,再延伸一个“药妆”出来,需要时间。这也许也是此次药监局下发意见稿的一个原因,”广州赢天下战略咨询机构首席顾问杨华斌反应。
虽然“药妆”称谓还没有法令确认,但是在1998年,在国内药妆市场还模糊未定的时候,欧莱雅化妆品公司将旗下品牌薇姿定位于“只在药房销售”的化妆品开始,我国的药妆市场已经算“晕乎”中打开。国内的日化品牌也纷纷嗅到商机,随后上海家化,霸王国际,索芙特,甚至一些药企,云南白药,北京同仁堂、浙江康恩贝等也开始涉足日化行业。目前国内药妆市场格局为:薇姿、雅漾、理肤泉等跨国品牌垄断了中国药店的高端市场,并在中端市场也占据有利地位,国产日化企业则在低端市场占有优势。
出台“禁语令”实属无奈?
面对如此错综复杂,宣传不实,甚至概念炒作的药妆市场现实,政府出台整治策略也是种必然。赢天下战略咨询机构首席顾问杨华斌在一篇文章中说道,“当前中草药概念的确宣传过火。“老医生,汉方世家,老药师……”等等,当前中草药化妆品产品渔目混杂,一些小企业,根本不具生产中草药化妆品条件,其产品也声称都是中草药化妆品,因此搅乱了化妆品行业秩序。“中国社科院财贸研究所专家刘波对北京商报提到,打着“特效”、“中草药”、“中医世家”和“除菌”等旗号吸引消费者的产品比比皆是,鉴于消费者的鉴别成本太高,药监部门针对化妆品误导消费者的问题出台“禁语令”属无奈之举。
可能是挑战?
国家药监局出台《化妆品名称标签标识禁用语》其中明令禁止在标签标识中使用“中药”、“中草药”、“中医世家”、“药物配方”等用语。一但此政策实施,那么对我国药妆市场打击将是惨烈的。我国中医文化源远流长,中草药等元素的养颜护肤功效,让消费者深信不疑。这也是该市场红火发展的最有利原因。“如果取消如此宣传,那么更换包装的成本不说,也会埋没一些有真正此功效的化妆品特质,“一位业内人士不看好这样的一刀切。杨华斌给出的理由更形象生动,“中草药化妆品市场正呈快速发展阶段,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现每年几十上百亿的市场(加上牙膏等产品,就有数百亿市场),“刹车”需要时间,销售存货更需要时间。”
如果政府强制施行,那么对于企业的挑战将是巨大且残酷的。一个正处飞速发展中的“药妆“市场,不知该如何引导市场才能最终安然着陆。这个问题对于企业是问题,对于政府恐怕一样会是问题。
更是机遇!
在企业意见书上交后,各个企业也纷纷对外表明自己的担心,可是这却并未看到他们行动的胆怯。上海家化负责人在7月2日召开的中医药文化论坛上提出,将继续通过并购扩充旗下中草药日化产品阵营,并扩大旗下现代本草护肤品牌“佰草集”在法国的销售规模。主打“中药世家”宣传的霸王国际(1338.HK)也在香港上市,股价当日便飙升27%,显示资本和消费者对中药护理产品的认可。有业内人士说,鉴于国内各大药妆企业的“拼命扩充”与“抵抗”,此政策还有值得商榷的余地。
杨华斌认为,这个意见稿征集或许能看到后续政策的倾向,可能会成为为药妆正名的契机。他表达了自己的两点看法,一,药监局可能会逐步认同“药妆概念”,并建立药妆准入机制,设立门槛,建立中草药生产标准,转而支持药妆企业,推进发展中华药妆产业。
二,也可能政策措施不及第一种想法那样激烈,只是会对《意见稿》作一定修改,有可能还会设立限制条例。如限量生产,限制销售渠道(如只能在药房销售)。在生产审批方面,也会设立限制性的门槛。毕竟,一步到位,仍不现实。
业内专家的乐观看法,让我们看到国内药妆市场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正如杨华斌在博文里提到的那样,意见稿后时代就是药妆企业腾飞的时代。也许,药妆企业破茧成蝶前的阵痛就要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