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月饼消费的品牌化倾向正越来越明显。
从市场反馈的信息来看,今年中秋节前,以杏花楼、新雅粤菜馆、新亚大酒店为代表的名牌月饼供不应求,不少规格的月饼甚至出现“断货”;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一些宾馆、饭店、小食品厂生产的月饼却乏人问津,中秋节过后出现了严重的积压现象,有些厂家的产品积压幅度甚至超过了3成。
按照如今的惯例,卖剩的月饼大多不再在商场里低价“清货”,而是由生产商收回去自行处理。那么,这些卖剩的月饼究竟如何“消化”呢?
剩余月饼大多“变成”糕点
在采访中记者获悉,民间曾经一度流传的关于“某某厂家将剩余月饼去喂猪”的说法,其实是对老百姓的一种误导。对于绝大多数厂家来说,剩余月饼是不能“浪费”的,用它来做糕点几乎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行规。一般来说,生产商有条件自己“二度利用”的,大多自己利用;没有条件的,则卖给小型的糕点店。
鉴于和记者多年的交情,一位宾馆的餐饮总监告诉记者,他们宾馆的月饼是由指定厂家代为生产、然后由他们自己内部销售的。到目前为止,月饼还剩余了500多盒。这些剩余月饼目前堆积在仓库里,将被逐步“改造”成糕点在宾馆西点部出售。这位不愿透露名字的香港人士告诉记者,他们将剩余月饼“二度利用”时会检验一下月饼的质量,如果发现月饼因储藏不当而变质,就会销毁。同时这位中年男士也坦言,因为多方面的原因,个别变质月饼也会在检验时“漏网”。去年就有一位住店客人买了用剩余月饼制作的糕点,结果吃了以后拉肚子,宾馆为此赔了不少钱。
一位饭店的经营者则告诉记者,他们饭店自己不做西点,月饼剩余了卖不掉就当作福利发给员工。每人4盒发好还多200多盒,最终低价卖给了周遍的一家蛋糕小作坊。据说蛋糕店会用月饼饼皮做蛋糕,用月饼馅做糕点馅心。至于保存及“二度加工”的过程是否卫生,他们就不得而知了。
“二度利用”埋藏众多隐患
如果说,商家在卫生和安全的范围内,将剩余的月饼作为糕点的原料“内部消化”,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消费者的利益的话。将剩余月饼卖给糕点小作坊的做法,往往存在着众多“猫腻”,严重损害了大众的健康和利益。
一位月饼行业的“老法师”告诉记者,中秋节过后往往是许多蛋糕小作坊最为“得意”的季节。由于剩余月饼大量涌入市场,价格相对较低。他们将剩余月饼低价买来,然后对其进行“分离手术”,馅心归馅心,饼皮归饼皮,分开储藏。需要的时候,馅心可用来做莲蓉包、豆沙包,饼皮可以做糕点。这样成本可以比正规进货便宜60%甚至更多。
由于利益的驱动,对于剩余月饼,很多糕点作坊是有多少买多少。因为这类糕点作坊储藏条件很差,“分离”后的月饼很容易变质,使用时商家会添加一些香料,这样消费者就不易察觉了,但是对自身的健康却埋下了隐患。
剩余月饼处理呼唤管理监督
近几年,有关部门在中秋节前对月饼的质量和卫生状况反复考察,有效地保证了消费者的利益,十分值得称道。但是,对于节后剩余月饼的处理,似乎关注得并不多。为保证大众健康,许多消费者呼吁,有关部门在做好前期监管的同时,也不要忽略对剩余月饼处理时的监管。
在这里我们还要提醒消费者的是,买蛋糕西点一定要去正规的厂家,认清品牌和出厂日期。对于小作坊出售的糕点,选择时要多长一个心眼。一旦发现价格出奇地便宜或是品尝时发现口感不对,要及时终止消费过程,必要时向有关部门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