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 的国饮,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对人们日常生活有多重要。来自茶叶行业协会的调查显示, 茶叶消费市场的规模约120亿元人民币,并且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在这一市场背景下,茶馆、茶庄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面对日益严重的同质化现象,京城的一些茶馆开创了一种全新的传统文化+体验营销的新模式。
茶馆经营面临传统套路
来自茶叶行业协会的调查显示, 茶叶消费市场的规模约120亿元人民币,并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茶馆、茶楼等各类茶消费场所已经接近5万家。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地,茶馆、茶坊已成为地方文化的一种标识,各种以茶为名的饮品店层出不穷。北京则是茶叶消费增长更快的城市之一,品茗之风盛行,目前北京有6000多家茶叶店,3000余家茶馆、茶楼、茶坊。
但是与国外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咖啡文化相比, 的茶馆虽然发展了一千多年,却始终按照休闲茶馆、文化茶馆的套路经营着,一直没有大的突破。在运作模式上,多是“为卖茶而卖茶”的经营模式;在人员使用上,还是店主本人是饮茶方面的专家较多;在品牌塑造上,没有品牌意识,缺乏茶馆价值的塑造;在文化层次上,虽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但未真正理解茶文化的真谛。同时,装修风格相近,茶叶品种雷同,价格不相上下,没有自己的特色。现在虽然有一部分茶馆,如北京老舍茶馆等已开始注重特色的塑造,但整体上还未走出传统套路,经营同质化严重,市场定位不清,营销意识淡薄。
激烈竞争呼唤特色茶馆
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大中城市的调查发现,一个显著的变化是,在茶文化热、名优茶兴起等多重因素下,茶叶的传统区域性消费习惯正在走向分解,取而代之的是更为现代的、多元化的茶消费趋势。专家分析,在这样密集的分布情况下,业务方式单一的茶店将很难生存。于是,“连锁店”、“特许经销店”、“网店”甚至包括“平价茶店”,愈来愈多的经营方式被使用到茶行业中,除此之外的“茶馆+茶店”、“茶+书+壶”等经营方式则更加新颖。业内有“三分赚钱四分赔,还有三分是娱乐”的说法,也就是说,茶馆中只有30%是盈利的,30%是收支持平的。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茶馆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持续发展?
茶叶行业协会的专家林智告诉记者,茶馆业曾被称为“绿色产业”,它的性质是直接为顾客提供以品茶为主,集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没有人因为口渴而去茶馆饮茶,他们去茶馆往往是为了休闲放松和突出自己的文化品位。人们在工作之余忙里偷闲,约上三五知已,休闲消遣时,茶楼是他们更佳的选择场所。
相对于其他行业,茶馆经营更需特色卖点,业内人士认为,茶馆可以是商务类茶馆,是商务谈判的场所,为人们提供一个交流渠道;也可以是文化娱乐休闲类茶馆,是普通大众娱乐休闲的场所;同时还可以是茶艺类茶馆,爱好茶艺的人在这里品茶,研究茶道,吸引的是对茶艺有兴趣的人;另外可以是特色茶馆,比如以研习国学为主题的茶馆。但茶馆绝不能什么功能都有,否则经营的结果必然是没有特色。茶馆要迎合顾客需求,做好文化营销。在装修上体现自然特色,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可以使用木质桌椅并种植竹子等;充分运用茶艺师给予顾客茶艺与茶文化方面的培训;通过音乐、灯光等手段渲染一种文化氛围。
北京的茶馆多,竞争自然也就激烈。目前,北京的茶馆纷纷通过装修、提升文化品位、设茶道表演来彰显个性,而许多茶馆更是在茶点上做足文章,让特色茶点成为赢得茶客的重要砝码。
开创文化+体验营销新模式
步出闹市,远远看见一处幽静茶室,杏黄茶招上大书“尚品堂”三个大字。进入大厅后先看见一片竹林,苍翠欲滴,屋内几人或坐或卧,或调琴或煮茗,这是记者日前在一家名为“尚品堂”的茶馆看到的情景,据“尚品堂”李总介绍,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自己的客户群体,自幼爱好 传统文化的她在茶室里安排了国学讲座、益友社和心文化交流三项课程。每月平均400元的学费对都市白领及高端商务人群来说,并不是很大负担,开业两个月,已经吸引了30余人报名参加课程。顾客可以在她的茶馆里一边学习国学,一边聆听古乐,调节身心,陶冶情操。
在茶馆的经营中,文化营销和体验营销尤为重要,因为顾客来饮茶满足口渴需要的这一目的并不强烈,强烈的是寻求一种体验和一种感受。顾客参与程度越高,体验就会越丰富。体验和顿悟的过程是愉悦的,适当引导顾客,使顾客自己完成体悟的过程会比茶艺师引导的效果更好。因此在服务员的引导和提示下让顾客体验冲茶、品茶的乐趣等,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好效果。茶馆要充分使用道具,并通过道具演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茶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