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外科研人员和汽车厂商针对传统光学后视镜存在的缺陷,从不同的角度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进行革新与改进,产生了不少新技术。这些新技术中,既有局部的、单方面的变革,也有全方位的、根本性的改造(采用新的工作原理):既有从功能上的创新,也有为满足个性化或美学要求的设计,它们有的己形成产品、投放市场,有的还停留在方案设计或试验阶段。
1、强化后视功能方面的新技术
(1)镜面新技术
镜子是光学反射式汽车后视装置中的核心零件,镜面又是它的关键部位,为提高行驶时特别超车、并线、转弯、倒车或高速行驶时的安全系数,减轻驾驶员的疲劳,同时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它最低应能满足以下要求正确鲜明地反映物象,不变形或变形小;足够的后视视野,后视范围尽可能的大,最好能消除盲区;在雨、雾、寒冷等特殊天气下能正常工作。目前的新技术大都是围绕这几个方面提出的。
a.改变形状,增加面积
增加面积是汽车制造商为解决后视盲区的第一个反映,但镜子大镜框也大,会产生整体不协调的问题,同时也可能给视觉带来不便。为解决这些矛盾,设计者从镜子形状、面积、安装位置、整车风格、车主爱好等多方面综合考虑。现在有不少汽车特别是大型车上采用状如手臂的大面积后视镜又称“兔耳式后视镜”,它们安装的位置也和其它车辆不同,一般置与车辆前部。
b.改变镜面曲率
平面镜、球面镜是传统镜面采用的两大系列,它们各有所长,但都存在明显的功能缺陷。
平面镜:优点是后视物体无失真,能真实反映车后物体的真实外形及实际距离,给司机有比较准确的判断信息。缺点是后视范围较小,造成过多的视觉盲区。
球面镜:特点是后视物体缩小,后视范围、视角扩大,不能真实反映车后物体大小及实际距离,驾驶员需经过一段适应对比过程。
对上述两种镜面各取所长,人们用改变镜面曲率的方法开发出一些新技术和新产品。
双曲率镜面:双曲率镜面是目前比较新颖的镜面。它弥补了平面镜后视范围过小,球面镜反映后方物体不真实的不足,它的球面部分曲率半径较大,一般为SR2000左右,基本上解决了失真问题。
变曲率镜面:它是依据车型、驾驶员眼点位置与后视镜相对位置、视野要求三个要素,运用光学原理和数据方法,对车辆的前后左右不同视野角度选择不同的曲率半径,并平滑过渡,这样,能够在满足基本不失真的条件下进一步扩大视野、减少盲区,既满足了国家强制性标准,又解决了盲区问题。另外,在镜面的设计上采用分界线的办法来警示驾驶员变曲率面仅供观察车后大致情况,在后视安全性的设计上是一个创新的进步,但制造工艺较为复杂,制造成本昂贵。
全景后视镜:欧洲和日本已经采用了一种全景后视镜来消除驾驶员的盲点。这种后视镜中间2/3的面积用平面镜,靠外1/3的面积用大弧度的凸面镜,这样司机就能看到车后的一个全景,消除转弯时的盲点,视野扩大了200%。为减少盲点,瑞典在10多年前就采用了具有凸面玻璃的外后视镜。这种后视镜看远处的物体有失真现象,但由于其有助于消除盲点,现在己在世界不少地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