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安徽茶业优质化发展策略?
[日期:2009-03-31 ] |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
|
茶叶是安徽丘陵和山区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安徽茶业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三中全会前,茶园面积近11万h㎡,茶叶产量3万t左右,到了新世界初,茶园面积近12万h㎡,茶叶产量达5万t左右,分别增加10%和50%,为满足国内外广大消费者需求和促进我省茶业经济发展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在茶业发展现阶段,我省广大茶人应如何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实现安徽茶业新时期新突破,笔者认为,实行清洁生产,加快发展优质茶叶,实现茶业优质化,是安徽茶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安徽茶业实现优质化发展思路
由于近几年国内外茶叶销售市场疲软,导致茶叶商品供大于求现象仍然十分突出,针对现实存在的情况,一方面要加强对华茶宣传力度,扩大出口数量和促进内销,另一方面要实现茶业优质化,进一步提高和改善茶业自身质量,以质促销,以质获益,从而促进国内外消费市场进一步扩大并提高茶业整体效益。
1、实现茶业优质化 加强产业结构调整
我省产业结构调整虽已取得了可喜成效,但在世纪之初我省又进一步提出要把机构调整的主攻方向放到优势产业和特色作物规模上来。茶叶作为我省重要的特色经济作物,产茶区遍布大江南北,茶业经济在我省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就结构调整与其他经济作物相比,茶业生产更应实现优质化。为了解决茶叶库存积压严重现象,参与市场激烈竞争,只有抓好自身质量,提高优质茶档次,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这就为茶业生产提出新的技术要求,必须实现茶业优质化。因此,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优质茶业处于积极快速发展的地位。
2、实现茶叶优质化 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安徽是全国主要产茶大省,常年产茶5万t左右。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我省茶叶生产正面临着新的挑战,表现在世界主要产茶国都都在抓茶叶优质化,特别是加入WTO后,国内外市场将进一步开放搞活,而我国茶叶商品在国际市场价格并不看好,其主要原因是对商品茶质量要求愈来愈高,技术壁垒仍然存在。另外,大批外国茶叶或茶饮料企业逐步涌入我国市场,无疑对我国茶叶市场造成严重冲击。其次,我国大部分省份都在积极开展绿色食品茶、无公害茶和有机茶的推广力度。尤其是浙江省优质茶业发展势头强劲,其它产茶生同样也在为多处优质茶紧锣密鼓,这些对我们无疑具有挑战性。虽然我省近几年优质茶叶得到很大发展,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周边先进省份茶企业相比,差距较大,如果不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加快实现茶叶优质化步伐,在国内外茶业大市场竞争中将会处于被动局面。
3、实现茶叶优质化 满足人民生活需求
我省茶叶产量中大宗茶近80%,严重存在着成本高,价格低,劳民伤财,往往是得不偿失。但是近年来,我省注重开发名优茶,全省每年名优茶达1.5万余t,产值6.82亿元,大部分名优茶开采期都在清明前后,因茶树经过秋、冬季漫长时间的吸收积累,其萌发的芽叶氨基酸、维生素等对人体有益成分较为丰富,春茶比夏茶(春3.11%、夏1.29%)氨基酸增加58%,维生素C(春680mg%、夏600mg%)增加12%,其营养保健价值不言而喻,所以名优茶是广大消费者首选产品。另外,我省积极开发生产无公害茶和有机查,据不完全统计,我省有机茶原面积达3700h㎡,产量达1800t。正因为人们崇尚回归自然,有机、无污染自然是消费者向往和追求的安全、清洁、健康的食品之一。实现茶叶优质化,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大量优质纯天然无污染营养保健茶叶,是众人所向和形势发展的需要。所以,优质茶叶对改善人们生活,提高人们身心健康,实现可持续发展将具有积极意义。
4、实现茶叶优质化 基础条件基本具备
我省实现茶业优质化已具备很多基础条件。首先是已有一批高产优质抗性强的茶树新品种。我国茶叶专家把茶叶杂交种优势利用与优质育种相结合,培育出一大批优质高效茶叶新品种,其产量、质量和抗性等明显超出一般品种,为实现茶业优质化提供了有力保障。如目前我省大面积推广应用安徽1、3、7,皖农95、皖农111、舒茶早、波毫、仙寓早、石佛翠和石佛香等品种,利用优良品种创制黄花云尖、天柱剑毫、岳西翠兰、祁红香螺、绿香兰和黄山白雪等名优茶,均受到消费者青眯。同时,优质高产配套技术得以推广,到本世纪初,我省的茶园面积、名优茶产量和产值都有了长足发展,在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广大茶农基本掌握了优质高产配套生产技术。其次,这些年在我省率先实行费改税和进一步放开搞活,广大茶农得到更多的实惠。再者,优良品种生产优质茶叶,既能增加效益,又能使茶农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大大提高广大茶农种植优良品种的积极性。然后,我省茶区主要分布于皖南、皖西的山区和丘陵地区,其土壤、气候条件优越,平均气温14~16℃,年降雨量800~1600mm,土壤以黄壤、山地黄壤和红黄壤为主,PH值4~6,有机质含量较为丰富,这些得天独厚环境条件,更适宜茶树生长,为实现茶业优质化营造良种环境和基础条件。
二、安徽茶业实现优质化技术关键
据资料显示,到2007年,安徽要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农产品优质率达到60%,加快发展,富民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茶业经济作物也要为振兴安徽经济作出贡献。如何实现茶业优质化,应抓好以下几项技术关键。
1、注重茶园生态环境 为实现茶业优质化打好基础
众所周知,茶树生长需要优良的环境条件,高山云雾出好茶,大量事实无不证明了这一点。所谓生态条件是指水分、温度、阳光、空气、土壤、地形、生物学影响和人类影响等综合情况。我省茶区大部分都分布在山区或半山区,索然自然条件优越,为茶树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但是,随现代工业飞速发展带来的的“三废”排放和化学制品的大量使用,导致农业环境受到严重污染,自然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茶园微环境免不了受到严重影响。笔者认为,解决这些问题,一是要领导重视,各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协调配合,统筹监管,加强宣传教育,对于污染问题要想控制“毒鼠强”一样从源头抓起,对那些剧毒、高残留农资产品或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产品坚决关停或限期转产,严格控制销售何时用以污染物品;二是要尽快研制高效、无污染、易分解农用新产品,实行清洁生产,从而确保茶园特别是大气环境不受污染;三是要加强茶园微环境营造,积极采用林、茶、禽和高、中、低立体复合生态模式,形成产业链,一方面提高茶园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松泡茶园土壤且提高肥力,另一方面还能改善茶园微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四是要对茶树进行科学修剪与采养结合,以施有机肥为主,科学或少施化学肥,多采用生防和综合防治等齐头并举进行茶树病虫害防治措施;五是要求各行各业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在工农业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或减少水污染和空气漂移等相互交叉污染,特别是对已受污染的水源,决不能再浇灌茶园,避免土壤污染,只有这样,茶园的优良环境得以保证,才能达到茶业优质化发展。
2、强化无性系良种推广 为实现茶业优质化创造条件
推广应用无性系品种适当金各产茶园种植的主体,也是新时期实现茶叶优质化的需要。实现优质化,种子是关键。安徽虽然环境条件优越,适宜茶树生长,但是区域间还存在差异。所以,推广应用无性系品种就要依据各地的自身特点加以筛选。目前我省现有良种近20个,都具有一定的生态适应性和石制茶类性,已分布在全省各产茶区,为全省茶业优质化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在推广引种茶树新品种是不能盲目性,一定要根据当地特定的生态环境条件、宜制茶类和现有的基础条件等,如岳西茶区以一种抗旱性强的早生或中生的龙井43、石佛翠、舒茶早等,而祁红茶区则宜种植特早或早生的仙寓早、平阳早和迎霜品种等。引种试验示范作为实现优质化一项基础工作,任务繁重,要认真细致抓好,要按照积极引进,认真试验,慎重决策和积极稳妥的原则,确定适合不同茶区、不同茶类和不同条件为主推品种,不能一刀切,要积极筛选和繁殖接班新品种,引进有苗头的后备品种,迎合时代要求。同时还要认真做好新品种繁育,提高新植茶苗成活率,积极做好新品种供应工作,有力推广我国无性系良种普及率由原20%左右再上新台阶,争取尽快赶上它国(日本93%、肯尼亚90%、斯里兰卡55%、印度30%)平均67%普及率,为实现茶业优质化床造条件。
3、加强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研究 为实现茶业优质化作支撑
有了优良的品种,就应实施相关配套技术,只有良种良法,才能确保生产出优质的商品茶。在推广无性系良种过程中,既要引种适宜当地茶树品种,又要同时引进配套良种栽培综合技术。为了发挥品种优势,一般茶区在1万h㎡左右配置6个左右品种,同时还要引进并开展各品种配套技术研究,不断总结摸索出适应本地区环境条件、所产茶类以及土壤肥力状况的包优配套技术,逐步充实完善,从而达到品种稳定、技术成熟,以便做到品种和技术配套推广。对于早生或特早生品种,如春茶萌发时进行移栽,被损伤的根系很难满足地上部迅速生长时所需要的水和养分供给,且成活率极低甚至不易成活。若在10月份移栽,根系埋在土壤里经过地温逐步下降而适应并开始恢复生长,贮备了水分和养分,促使树年春茶苗早发芽,对提高茶苗成活率和提早成园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因此,有了良种良法配套技术,就能为实现茶业优质化提供技术支撑。
4、严格执行 为实现茶业优质化作保障
在确保优质鲜叶的前提下,重点是加工,关键在技术。目前我国约有大小茶叶加工厂近7万家,平均每个加工企业年产茶仅10t左右,年产商品茶约为70万t。尽管这些茶厂加工能力小,设备简陋,但为我国茶业经济发展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由于茶业经济全面放开,变一家一户少数承包商自由组合经营,导致原来很多大中型茶叶初、精制厂原料不足,加工成本上升,机械闲置,生产经营举步维艰,甚至造成破产或停产,形成了加工过于分散,规模小,加工生产力低,深加工缓慢及名优茶机械化程度不高等问题。针对以上情况,首先,要加强加工业结构调整,逐步引导和组织广大茶农实行集约化加工,培育龙头加工企业,扩大规模效益。另外,对于国有大型茶厂,发挥其加工条件好的规模优势,不断改善茶叶加工条件,增加茶叶加工科技含量,提高产品优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在此基础上,还要逐步改善或更新厂房、茶叶加工设备,确保加工环境卫生和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注意加工厂房通风透光及完善排尘设施,在添置制茶机械时应选配铜、铅等重金属元素含量达标设备。尽量做到环境优美化、加工机械化、能源清洁化、产品优质化,为茶业加公实现优质化作保障。
5、以点带面认真试验 为实现茶业优质化提供示范
抓点带面是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一项行之有效的手段。省茶叶研究所分别在金寨、宣城、休宁、祁门等产茶区设立多个科研试验示范基地,为我省推广和成果转化上发挥较好的作用,深受广大茶农欢迎。所以要加强茶业产业化、科技实验基地和茶业优质化工程建设项目,抓好名优茶与良种良法衔接技术培训,注重优质高产高标示范园、生态园等技术完善,通过先进的实验技术和示范向广大茶农面授机宜,以扩大成果转化和提高推广成效。安农大、省农委和省茶叶研究所等单位在全省建立无公害、有机茶园和扶持推广良种良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真正起到了以点带面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就此而言并不够,还需要继续扩大范围,多试验、多示范、多推广,为实现我省茶业优质化做贡献。
6、开展深加工综合利用 为实现茶业优质化增加效益
路人皆知,茶业种营养保健成分非常丰富,饮茶有百利而无一害。目前我国有名优茶近千种,产量达到15.5万t,占总产量22.46%,产值近60亿元,占总产值60%,已成为茶业发展主要经济支柱。除此之外,约80%大总产大部分靠出口,存在成本高,售价低,有的卫生质量超标甚至被拒之门外,既浪费人力物力,又有损于华茶荣誉。由于我省优质茶业产业化程度较低,综合利用和深加工技术相对滞后,因而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及加工利润严重流失。针对此情,一方面扩大茶叶优质化进程,提高产品质量,把扶持龙头企业、创立名牌产品、开拓销售市场等有机结合起来,扩大出口创汇;另一方面开展对中低档或级外品茶深加工综合利用。增加附加值。据资料显示,茶叶深加工产品之一的茶多酚具有抗氧化和防腐保鲜作用,是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几各种药品等理想抗氧化剂,其市场十分看好。目前,国际市场价为每600元/kg,每60万元t,大约15~20t老茶、粗茶、陈茶和级外品可提取1t茶多酚,预计未来几年间国内外需要茶多酚达2千t,其市场效益和潜力可想而知,所以投资者朝阳产业无疑将为我国茶叶深加工企业提供巨大商机。就江苏无锡茶多酚厂一年要消耗低档茶原料7千余t,为低档原料提供广阔的前景。另外,通过研制的还有茶蛋糕、茶罐头、茶冰棒和茶菜等茶叶新制品,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尤其是省茶叶研究所新近研制的超微红茶粉系列,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它为中低档茶叶深加工拓宽新的利用价值和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录入:mp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