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民意代表。一些中层经理,特别是一些企业的中层经理,常把自己看作是民意代表,反映基层员工的呼声,反映下面的意见,代表部门员工的意愿。显然,这是一种错误的角色定位。 中层经理应当代表公司维护员工的利益,而不是代表员工维护员工的利益。
第二,同情者。企业里有这样的场景,在公司里的某个场合,几个员工在抱怨公司的考勤办法严厉。某经理也跟着说:“是有些不近人情,其实根本用不着这么严厉,大家都会比较自觉……”在部门里或在私下里,当下属抱怨公司的高层或公司的制度、措施、计划时,有些中层却跟着一块骂,表示同情。这种角色错位表面上看下属会觉得经理不错,挺向着我们的,但实际上往往容易造成员工思想上的混乱,而且不利于树立中层经理在部门里的权威。
第三,代表个人。经常会看到或听到有的中层经理说:“刚才我说的这些,只代表个人意见。”这也是中层经理的角色误区之一。对上司而言,你可以代表整个部门的意见,也可以是你个人的意见。值得注意的是,部门意见一定是部门内部讨论后形成的意见,而不是根据部门私下议论而形成的意见。但对同级或下属说只代表个人意见是不对的。这时候,只能有职务意见,而不能是个人意见。对客户和供应商,更没有什么“个人意见”,只有“职务意见”。
第四,领主意识。还有一种情况部门的经理,那这个一亩三分地就是我的了,你老总要批评,其他部门要说我这个部门的事、说我部门的人,不行,我就不答应。怎么这事都没通过我啊!特别是对于一些老的国有企业或一些资深的经理,他就有这种意识,他就把这个部门看成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他就把这个委托代理关系给扭曲了。企业从上到下是一个委托代理关系,很多中层经理正是对他自身作为经营者替身的角色认识不清,导致了这样一些问题。